当医疗顾问通知我,我的身体已经调理好,可以准备迎接“宝宝回家”时,一种前所未有的、近乎“近乡情怯”的紧张感笼罩了我。这是整个试管旅程的最后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“临门一脚”。
我的方案:由于我是“全胚冷冻”,所以这是一个“人工周期冻胚移植(HRT-FET)”。 流程: 月经第2天:开始口服“补佳乐”(雌激素),目的是让子宫内膜像春天的小草一样,慢慢长起来。 月经第12-14天:返院复查。B超显示,我的内膜厚度达到了10mm,形态是漂亮的“三线征”,血流也很好。医生说:“土壤很肥沃,可以准备播种了!” “转化”内膜:医生给我开了黄体酮(注射+阴道塞药),从这一天开始,内膜开始从“增生期”转化为“分泌期”,变得更松软、更有营养,准备迎接胚胎。 确定移植日:医生告诉我,5天后,就是我“宝宝”回家的日子。
术前准备: 憋尿:这是移植前唯一“痛苦”的事。护士要求我喝很多水,让膀胱适度充盈。医生解释说,充盈的膀胱,能像一个“路标”,帮助B超看得更清楚,也让子宫的角度更平缓,便于移植管进入。 进入移植室:先生可以陪我一起。我们换上无菌服,走进那个充满希望的房间。
移植过程: 核对信息:医生和胚胎学家,隔着一个“传递窗”,反复、大声地核对我的姓名和胚胎信息。那一刻,感觉无比神圣和严谨。 “生命之光”:大屏幕上,出现了我那颗4AA的囊胚解冻后的样子,它正在努力地“孵化”,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。胚胎学家说:“看,活力非常好!” 轻柔的植入:医生通过B超引导,将一根极细、极柔软的移植管,轻轻地放入我的宫腔。然后,胚胎学家将载着我“小星星”的液体,缓缓地推入。整个过程,没有任何痛感,只有憋尿带来的酸胀感。 结束:不到5分钟,医生笑着说:“好了,宝宝已经顺利到家了。”
术后:我在手术床上平躺了10-20分钟,然后就可以正常下床、上厕所、回家了。
关于“躺”: 我的经历:移植后前48小时,我确实休息得比较多,但绝不是“一动不动”。我会正常地在家中散步,自己吃饭、上厕所。48小时后,我就恢复了更正常的生活,每天会出门慢走20-30分钟。 科学真相:“绝对卧床”无用且有害! 胚胎不会因为你站起来就“掉出来”。适度的活动,有助于放松心情、改善子宫血流。
关于“症状”: 我的经历:D3-D5,小腹有轻微的针扎感和坠胀感;D7,上厕所时发现了一点点褐色的血丝。当时我吓坏了,立刻联系我的医疗顾问。
顾问的解答:“腹痛可能是着床,也可能是肠道蠕动;出血很可能是‘着床出血’,是好兆头。但记住,所有症状都没有绝对意义,唯一的金标准,就是血值。请放宽心,继续用药。”
科学真相:不要“套症状”! 有人着床时毫无感觉,有人却症状明显。把注意力从自己的肚皮上移开,是最好的“保胎”。
关于“吃”: 我的经历:我没有吃任何“秘方”,就是正常、均衡、易消化的饮食。多吃蔬菜防便秘,多吃高蛋白(鱼、虾、蛋)补充营养。 科学真相:安全第一,均衡至上。 别吃生冷、辛辣,别乱吃补品。
关于“测”: 我的经历:我发誓要忍到最后一天,但D8的早上,我还是没忍住,拿出了一根早孕试纸。当看到那条几乎看不见的“意念灰”时,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。 科学真相:不建议提前测试! HCG的浓度需要时间累积,过早测试,只会徒增焦虑。而且,夜针的HCG残留,也可能造成“假阳性”。
我的状态:前一晚几乎没睡。一早,和先生手牵手去医院抽血,等待结果的那两个小时,感觉比一个世纪还漫长。 最终结果:当医生把化验单递给我,指着“HCG:385 mIU/mL”那个数字,笑着说“恭喜你,怀孕了!”的时候,我瞬间泪崩。